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歷史上的今天—高雄診療所開設九十週年


1931年8月20日高雄診療所開所式合影

臺灣的醫療衛生體系在日本時代奠定重要基礎,在眾多官立、私立醫院之外,還有在醫療社會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診療所」,照顧更多基層民眾的健康生活,可惜往往受到忽略。高雄的五福四路底就有這麼一處診療所,在九十年前的今天正式開設,舊有建築的遺構更被妥善維護著呢!

最早針對弱勢者進行醫療救護的單位,有成立於1899年的臺北仁濟院與臺南慈惠院,負責施療、實費診療、巡迴診療等業務。時至大正民主時期,對於社會事業的建立愈趨重視,臺北仁濟院、嘉義慈惠院與臺南慈惠院都在1920年代初另成立有實費診療所。

當時各地醫院的醫藥價格並未統一,皆為自行訂定,高昂的費用非基層民眾能負擔,故出現收取實際醫藥費用的「實費診療」,讓醫療合理化。此外,還有因就診者狀況不同,而提供輕費診療或無料診療的選項。


佛教慈愛院於1932年落成的新院舍

在築港工程下突飛猛進的高雄,眾多的勞工及漁民幾乎都是收入較低者,一旦身染重疾,就很難負擔得起醫院的看診費用,儘管已有高雄慈惠院與佛教慈愛院,仍稍嫌不足。為保障這些勞動者的健康,1931年由愛國婦人會高雄州部請願、赤十字社高雄州部協力,在壽山山腳開設實費診療所並共同經營,8月20舉行開所式,隔天正式看診。

高雄診療所簡潔的建築外觀

位於山下町一丁目的高雄診療所,其實是利用高雄州簡易食堂的建築加以修建而來,僅將木造外廊易為磚造承重牆,仍保留主體結構與寄棟造鋪瓦屋頂,簡潔的外觀並無過多裝飾。1921年初創立的簡易食堂也是其中一處社會設施,擇於高雄州廳旁興建,在物價上揚的情況下,仍可供應大眾低廉且衛生的膳食。

高雄簡易食堂舊貌

後來臺灣各地診療所設置數量漸增,官方於1934年訂定《診療所取締規則》,明確定義診療所是為公眾或特定多數人執行醫療業務的場所,但與醫院稍有不同,不具備收容大量病患的設施,概念近似於現今的診所。相較之下,開設診療所的門檻較低,故後期私人經營的診療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進一步促進臺灣醫療的普及。

1938年竹田宮昌子妃參訪高雄診療所之情形

1937年支那事變後,高雄診療所也成為高雄州軍事援護事業的其中一環,提供出征軍人的遺家族免費診療與助產服務。到了戰後,由於附近的寶船寺於1956年開設高雄婦女習藝所,故高雄診療所空間被長期充作所長宿舍。歷經整建後,高雄診療所仍大致保留空間規模、側面開窗以及洋式屋架,鄰巷道處的增建空間為戰後所添加,而主入口改設之水泥花磚則具有1960年代流行的風格。

2017年整修後的高雄整療所外觀

從簡易食堂開始算起,這棟在今年滿一百歲老建築,曾於2017年整修後由光悅茶屋營運,目前則改為有你真好湘菜沙龍的高雄鼓山店。不過之前因為缺乏考據,故一直誤傳這棟房舍是三菱商事會社所有,這次剛好以週年紀念為題,重新交代清楚它的豐富身世。

高雄診療所整修後仍保存大部分原本的建築特徵

身為臺灣少數留存由公共團體設置的診療所建築,高雄診療所默默守護港都一世紀,不僅見證日本時代逐漸完備的衛生醫療體系,同時也是訴說近代社會福利制度建立過程的絕佳歷史場域,下次造訪壽山山腳時,不妨好好欣賞一下這座充滿故事的百年老屋。

如果想知道更多日本時代診療所的脈絡,可以參考《薰風》第14期敝人拙文〈社會醫療前線——實費診療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