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老建築的活化轉用—葬儀空間

一直以來對高雄田町齋場的深入研究,發現其格局有別於日本傳統葬儀堂的空間,融入了一點西方特色,長型挑高的空間,以及兩側外廊的設置,帶有一點類似西方教堂巴西利卡的空間形制,事實上西方教堂也是會舉辦葬禮儀式的空間,同時也影響了西方Funeral Chapel(殯儀館)的空間樣態,故日本時代後期的葬儀堂建築,逐漸從傳統寺殿的方型格局轉變成為長型的「式場」樣態,有可能是受到西方的影響。

高雄田町齋場內弔祭空間拆除部分市場時期水泥台座後望向祭壇之景象

而當這種葬儀空間的老舊建築,一旦荒廢閒置後,還有可能在有什麼樣的利用呢?這在東方社會的思想裡,應該只會忌諱這樣的空間,亟欲剷平,眼不見為淨吧?那西方國家會怎麼樣看待這樣的一個空間呢?

想不到西方國家在近期就有個Funeral Chapel的再利用案例,Blackburn Funeral Chapel位於美國德州,建於1941年,空間感和田町齋場類似,只是比較狹長一點。十分有趣的是這座荒廢已久的老建築在2016年由一間Herring Bank的銀行買下來,將空間加以整修後,再利用當作分行(Herring Bank Pierce Branch)使用,原有殯儀館的高窗加上新的照明,使得挑高的空間十分明亮,而原有寬敞的弔祭空間,使得新的使用配置在規劃與設計上十分方便。在整理過後,保留下小鎮重要的老建築。

將原有葬儀空間改作銀行辦公室的Herring Bank Pierce Branch
(照片取自amarillo.com
空間感十分有趣的Herring Bank Pierce Branch
(照片取自amarillo.com

而另一個再利用的有趣案例,則是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大急流城,原本當地East Hills社區有一座由Metcalf Funeral Home建於1948年的Funeral Chapel,1980年結束營運後廢棄了一段時間。到了2010年,由幾位想經營啤酒廠的業者成立Brewery Vivant並進駐這一塊基地,除了在旁邊新建釀酒設施的部分空間外,更將殯儀館整理成啤酒廠的酒吧餐飲空間,挑高的空間保留下昔日的木構屋架,並修復原有的特色吊燈,祭壇位置改設吧台,通廊也隔出座位區,而寬敞的弔祭空間則可以配合活動改變陳設。如此一來,老建築搖身一變成了當地著名的觀光景點,也讓不少人對於這昔日的葬儀空間感到耳目一新。

將葬儀空間再利用成為魅力餐飲場所的Brewery Vivant
(照片取自crainsdetroit.com
Brewery Vivant's taproom 內部的空間利用情形
(照片取自crainsdetroit.com

近期又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案例,也是位於美國,在威斯康辛州的卡德希(Cudahy)小城中,一座建於1928年的小型私營殯儀館Schramka Nero Funeral Home,在2014年歇業後閒置,又於2018年轉售。不過新買主並非是要繼續經營殯儀館,而是由年輕的藝術家Madeline Glaspey,將空間改造成為藝術學校與藝廊。

以藝術活水使這個過去與生命告別的空間再次復甦,Find Your Light Art School and Gallery在今年開幕。藝術家利用牆面粉刷、地板鋪設、燈光照明等方式,將空間營造出溫馨的感覺。昔日寬敞且明亮的弔祭空間,成為教學的場域,搭配兩側通廊與端部祭壇的畫作點綴,使每個角落都充滿藝術氣息。

Find Your Light Art School and Gallery 外觀
(照片取自wuwm.com
Find Your Light Art School and Gallery 內部
(照片取自wuwm.com

由上述三個案例可知,西方人對於這樣的一個殯儀館空間,並不會因為舉辦過喪禮而避之唯恐不及,反而再造出十分有趣的新空間使用。高雄田町齋場曾於戰後1960年代轉作鼓山第二公有市場使用,可能是當初攤販都為了生活,求一個可以遮風避雨做生意的空間,所以不太避諱在一座曾經的葬儀堂內討生活,為了死、為了生,接續同一個場所內上演著。目前討論田町齋場相關的再利用方法,如果單純一點,或許由地主陽信銀行進駐作為其分行辦公室使用,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如果一座曾作為葬儀空間的老建築要活化再利用,可以怎麼做的想法更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已登錄為歷史建築的高雄田町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