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月5日三十四銀行高雄出張所正式開設,這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熟知「舊三和銀行」的前身,不僅是高雄建立州治的產物之一,百年後仍見證著哈瑪星成為高雄金融重鎮的過往風華。
舊三和銀行前身為1921年設立的三十四銀行高雄出張所 |
但是你/妳知道嗎?一百年前三十四銀行最初座落的地點,和現在臨海三路上的位置並不相同,所以目前在歷史建築地面上看到「1921」的標示字樣,其實十分容易讓人誤解,就讓KUN娓娓道來這段罕為人知的歷史變遷吧!
臺灣總督府於1920年實施地方制度變更,原本臺南廳轄下的打狗、楠梓坑、鳳山等支廳,與阿緱廳、澎湖廳合併為高雄州,而原先高雄地區公金(公款)授受的業務由三十四銀行臺南支店負責,設州後決定另外於高雄設立支店辦理。
1921年三十四銀行於高雄設立營業據點的報導 (資料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
1921年3月5日高雄出張所先行成立,地點設於新濱町一丁目28番地,約略在現今臨海一路28號的位置,是借用既有的店舖建築營業,當時不僅有高雄州金庫,高雄街升格後還可見高雄市金庫設置於此。爾後因金融業務大幅成長,1925年正式升格成為高雄支店。
最初位於新濱町1-28番地的三十四銀行高雄出張所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由於原有空間不足以因應日漸龐雜的業務,三十四銀行取得驛前通(今臨海三路)旁三美路商會的建築產權,將其整修作為高雄支店新址,1927年9月完工後的嶄新外觀,成為新濱町大通上顯眼的地標。1933年三十四銀行、山口銀行和鴻池銀行合併後,改組成株式會社三和銀行,隔年位在高雄的支店亦一併更名。
1928年御大典活動中榮町貸座敷組合團行經三十四銀行支店前之影像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
說到三美路商會,這個來自英國的公司在1910年代初期設立打狗出張所,進行貿易運輸業務的經營,是當時打狗港少數幾個來自外國的商會之一。然而,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後,三美路商會在橫濱的本店受損嚴重,加上三井物產與三菱商事的崛起,在1926年全面撤出日本與臺灣。
三美路商會打狗出張所舊貌 (資料來源:鄭喬維) |
最初三美路商會出張所的洋風建築為磚砌承重牆構造,切妻造屋頂的木桁架是和小屋組,入口門廊不設在中央,東側又突出外廊空間,形成不對稱立面樣貌。三十四銀行整修時,保留原有部分主體及格局,並採取對稱的立面設計,包覆三美路商會時期的不對稱空間,外觀利用厚重的仿石基座、列柱來彰顯銀行建築之堅固感,並貼附彼時流行的黃褐色系面磚。
從舊三和銀行立面可以明顯觀察出對稱與不對稱之處 |
二次大戰後,三和銀行由臺灣銀行接收,由於臺灣銀行支店的建築受戰火波及,故三和銀行的支店空間一度為臺灣銀行高雄辦事處,接著再轉由警察單位進駐使用,包含第四分局及新濱派出所。不過因空間狹隘而不敷使用,兩個單位陸續遷出,登錄為歷史建築後閒置許久,終在2019年完成修復。
新濱派出所時期的影像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這棟歷經不同時期使用的文化資產,承載超過一世紀的港都歲月,若以三十四銀行於1927年進駐此地的時間觀之,這棟建築可說是臺灣現存第二古老的銀行空間。下次造訪時,不妨細細觀察舊三和銀行對稱與不對稱的特徵,應該會暗自佩服先人建築設計有趣的小(ㄓㄤˋ)巧(ㄧㄢˇ)思(ㄈㄚˇ)吧!
舊三和銀行內層結構為1910年代三美路商會時期的原建物 |
後記:
目前看到舊三和銀行內的挑高空間其實算是臆測修復,負責修復的建築師團隊認為日本時代銀行建築皆有挑高營業廳空間,所以將一半的樓板卸除。但從昔日留存的開口、櫃檯來判斷就知道不太合理,加上後來研究翻找出這棟建築起先不是作為銀行使用,最終產生這樣的文化資產修復結果稍嫌可惜,真實性受到損害。僅管現在的空間有更好的採光,但硬挖出來的部位容易誤導民眾,以為早期就是長這個樣子,希望未來空間內能有更為詳細的說明與介紹。
目前舊三和銀行內臆測修復的挑高空間有損文化資產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