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當中國人有夠衰」(林迦,1947)

前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林瓊瑤先生
(圖片來源:高雄三信歷史文物館藏)

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的靈魂人物林瓊瑤,出生於1914年,先後畢業於名古屋中學及早稻田大學,學成後返臺,1937年以24歲的年輕之姿,當選了高雄興業信用組合(第三信用合作社前身)常務理事,戰後更繼續擔任第三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並當選高雄市參議會議員,為高雄第一代在地政治菁英之一。

1947年3月6日上午,高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召集各界代表開會,其中一輛巴士載著參議員前往市府(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開會,王石定先生及邱道得先生上車後,繼續前往同為參議員的好友林瓊瑤先生住處(今林迦故居),準備一同接送至市政府。不巧林瓊瑤發高燒,雖然其妻不讓行,但他堅持出席,在換裝當中,兩位好友一聽他發燒,不好意思強邀就先行離開,林瓊瑤還為此事十分惆悵。

當天委員會派七位代表上壽山高雄要塞表達和平訴求,其餘人員於市府禮堂等待結果,但談判破裂,中午過後彭孟緝派遣軍隊下山,開始進行軍事鎮壓,兵分三路奪取高雄市政府、高雄火車站與高雄第一中學,軍隊下山後沿路掃射行人並入屋劫掠商家。與林瓊瑤同為早稻田大學校友的王石定,因逃避不及而慘遭射殺身亡。

鹽埕區長林迦為林瓊瑤之父,是高雄重要的地方頭人,其辛苦所建立的大宅院,在軍隊掃射時,保護了林瓊瑤在內的所有林氏族人,但僅安然度過了一夜。因為一位名叫陳雲的外省人,污衊林瓊瑤曾說反動政府的話,隔天憲兵隊就來敲門要捉人,當時林迦認為自己兒子沒犯罪,何必躲躲藏藏,且與彭孟緝有數面之緣,心想透過翻譯說明解釋一下,應是無大礙。

誰料一見之下,林瓊瑤即被彭孟緝下令關起來,著急的林迦六神無主,一直四處託人說情,落得身心俱疲,最後無計可施,拿黃金去贖人出來,幸好林瓊瑤只被關了一個月,花錢消災得以重見光明,此事件後林迦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當中國人有夠衰」,道盡了那一段惶恐的經歷。

而高雄二二八事件落幕後,這對備受折磨的父子倆,竟還要和其他幾位可能也受時局所迫的人士,在報紙上一起刊出「鳴謝彭司令戡平叛亂保護良民」的聲明(如下圖剪報),現今看來仍舊令人感到諷刺至極。

林瓊瑤雖然對政治冷感很長一段時間,但後來又為情勢所逼,不得不加入國民黨,出任第一屆市議員,並被徵召競選國大代表,以最高票當選,像顆棋子般任由擺佈。然而國民黨檔案裡有關林瓊瑤的記載都註解著「有臺獨傾向的人」,可見在國民黨專制極權統治下,身為臺灣人的無奈。

1947年4月13日《臺灣新生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七十年前,哈瑪星一顆殞落的新星

王石定遺照與王家宅邸

打狗早期發展和漁業息息相關,最早形成小漁村的旗津島,日本時代曾設有專門之魚市場,高雄漁業大王—王沃即是在此發跡,從事鮮魚批發,兼營帆船漁業,後來擁有機動漁船,逐漸擴大漁業經營。隨著築港計畫進行下,對岸的新填築地及船渠相繼完成,新魚市場設立在哈瑪星,王沃亦遷居至此,其成立的丸山商號遂成為最大鮮魚販售盤商,旗下眾多的漁船數量及廣大的魚塭面積,讓他被譽為是南部水產界第一人,擔任高雄魚市株式會社取締役、高雄漁船組合長、高雄州水產會議員等職。

因事業成功,1937年王沃在哈瑪星建起一座大宅邸,由三層樓前棟及兩層樓後棟組成的建築裡,除了家族生活、商店辦公使用外,甚至還有提供受雇船長、船員的宿舍空間。但可觀的規模在二戰時引來美軍轟炸,把三樓部分炸毀,剩下現今兩層樓的樣貌。

王沃之長子王石定,優秀的他從高雄中學校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商學部,返台克紹箕裘並發揮長才,陸續擔任許多水產界要職。戰後,王石定除了原有水產事業的經營外,更獲選第一屆高雄市參議員,為廣大漁民謀福利,為人樂善好施、熱心公共事務,深得人緣,是當時高雄市政商重心人物之一。

但這顆亟可能成為後來民選市長的耀眼新星,卻於三十五歲時英年早逝。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為阻止軍隊任意屠殺市民,3月6日王石定與其他參議員及市民代表,集會於高雄市政府禮堂討論時局,然而在開會時,遭要塞司令彭孟緝所屬部隊闖入開槍掃射,與會人士近六十人,因逃難不及而慘死。王石定的遺體被發現時,身上總共有十二個傷孔,包括彈孔和刺刀孔,佩戴的戒指、手錶等都被剝得精光,經過一番波折後,方得以入土安葬。

然而二二八事件期間,王家宅邸由於規模龐大,附近無論台灣人或外省人,都緊急逃難至此,王家遺族好心收留,住家幾乎成為大型避難所。但眾人曾差點遭到軍人射殺,因為有部分一同避難的外省人挺身出面說明,才免除另一場血腥屠殺。

二二八事件至今已滿七十年,在高雄的軍事鎮壓事件中,王石定先生雖不幸罹難,但他家族的宅邸卻保護了許多無辜民眾,經過七十個寒暑的輪替,至今仍佇立在哈瑪星街頭,紀念這顆殞落的新星。

至今仍屹立哈瑪星街頭的王家宅邸
(本篇原文曾獲「2016高雄小故事」優選)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啥,育樂街可以看電影?

台南青年館戲院舊貌
(圖片來源:《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2000年)

※ 前記:今日路過育樂街,發現青年館已被全數拆除,預計改為停車場,僅以此舊文記念這座老戲院。

自西元1895年法國盧米埃兄弟發明第一部無聲電影至今,看電影早已演變成現代人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約三五好友共同觀賞新上映的片子,更是許多年輕學子們的娛樂消遣。現在成大學生看電影都要特地跑到威秀、新光、國賓等影城,但大家應該都難以想像,以前要看電影在育樂街就看得到了!

全美戲院應該是台南最耳熟能詳的老戲院,然而在成大光口對面也有著一座曾經輝煌過的老戲院,位在育樂街上的成大里活動中心,前身是興建於1950年代的「青年館」戲院,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本部,一樓是辦公空間,二樓以上是約500人的集會堂電影院,是四、五十年前府城重要的電影院之一,據說以前分布在全台各地的救國團團部,只有台南市是附設有觀影空間的。

這棟建築的設計者為成大建築系金長銘教授,簡潔有力的外觀,是台南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入口位於育樂街,當時大學路還尚未開闢,在那個年代是許多成大學生、高中生休閒娛樂的熱門地點,更是情侶約會的聖地,與附近的漫畫出租店以及撞球店形成一個很重要的娛樂消費地帶,在青年館看電影更是許多成大老校友的共同學生回憶。

當時成大附近除了青年館戲院,校園裡也曾經有一座「成功堂」,原址在成功校區的計算機與網路中心,於西元1952年落成,是成大在戰後興建的第一棟大型集會空間,校園內大型集會活動,如畢業典禮、謝師宴、校慶、社團演出等活動都在此地舉辦,在中正堂落成以前,是全校最大的室內集會空間。以前在每週六憑學生證看電影不用錢,據說在外租屋的學生還會帶著鄰居的小朋友憑證免費觀影,常常可見兩三個小朋友尾隨著學生進場,爾後成功堂拆除後,電影放映曾經轉到成功廳延續一陣子,但如今已不復見。

青年館戲院曾有段放映二輪片的日子,但大約到1980年代後就不經營電影放映,後來被改為成大里活動中心,除了原本育樂街入口的大樓梯被拆除外,其餘外觀無太大更動,內部的挑高空間依稀可以回想當年電影院的規模,現在一樓還可以看到疑似以前電影院出入口的燈箱,但建築本體在年代的推進下,外觀已不復往日的氣派,下次路過育樂街,不妨仔細看看這座曾在成大學區叱吒一時的老戲院。


(原文刊載於成大學生月刊《GoWild》2013年4月號,老照片出自《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

《GoWild》201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