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河港的頭前(thâu-tsîng)和後壁(āu-piah)

愛河,是高雄十分重要的一條藍帶,原本的天然河道在時代的變遷下,逐漸修築河堤,成為都市裡迷人的水岸空間。自古以來,愛河曾有過許多不同的稱號,除了近代大家較為熟悉的打狗川、高雄川、前金江及仁愛河外,在更早期,是由各村落將能撐渡的河段命名為「港」。

清代的愛河,因有舟楫往來便利,漢人沿河川發展出許多聚落,像凹子底、龍水庄、三塊厝街、大港庄等,所以有船仔頭港、龍水港、三塊厝港等河段名稱。而當時注入古潟湖的出海口,是個三角洲的沖積平原,愛河的水流在此分成兩個河道,東側靠前金庄稱為「前金港」,西側則稱為「鹽埕港」,它們分別另外有「頭前港(Thâu-tsîng-káng)」及「後壁港(Āu-piah-káng)」的名稱。河水流經至此,為什麼會有前後之分呢?

1895年愛河下游的古地圖

答案其實就是坐落在三角洲北端的鹽埕庄,清代開始發跡的產業聚落,庄民世代以曬鹽、養魚為生,庄內信仰中心「鹽埕廟(三山國王廟)」與許多合院住宅的座向,都是坐西北、朝東南方。當時三角洲東側的河道,恰好流經鹽埕庄聚落前方,這裡就被叫做頭前港,而相對於前方的河道,與鹽埕埔庄相隔的水域則是後壁港。所以早先愛河下游的河港,有頭前與後壁的區分,是以鹽埕庄的相對位置作為命名。

日治初期,這兩條河段仍維持了運輸功能,但在後來築港計畫的推行下,河口三角洲的地貌逐漸改變,頭前港加以築堤、整治後,成為現今愛河下游的面貌,是三塊厝、田町地區產業設施聯通高雄港區的重要路徑;而後壁港則是被填築、取直,成為一條小水渠,扮演河道分洪的角色,但這條水道在戰後被加蓋,成為今日著名的堀江商場及大溝頂商場。

1922年〈高雄市區改正圖〉中可見後壁港整治後的溝渠位置

由此例可知,老地名的回溯與探討,能發現這城市仍蘊藏著許多小故事,也幫助了我們進一步認識地方古早的風貌,這就是老地名的趣味所在。

(本篇原文曾獲「2015高雄小故事」佳作)

1 則留言:

  1. 你好.這是我們家譜有關塩埕故家的記載.不知有沒有其他佐證
    【陳姓家譜】(2)〔塩埕故家〕 民國七十三年 編篡者 陳阿麻(在台第四代)

    打鼓山日本人誤作打狗山,山前有一條港,塩埕庄民叫作後壁港,自三塊厝通過塩埕庄後,通往旗後哨船頭,有双槳船交通。後壁港為日人都市計劃,填成平地即今大溝頂一帶。
    塩埕庄東邊亦有一條港,塩埕人稱為頭前港,自龍水、通過三塊厝、林投圍、前金、苓雅寮通入打狗港,即現在之愛河。塩埕合塩埕埔約有三百戶,大部分曝塩及養魚為業。塩埕原名謂之瀨南場,在滿清時代即鳳山縣大德里瀨南場,現在高雄市瀨南街就是誌念當年之塩埕。當時之塩民曾在塩埕庄西旁,建築三山國王廟奉祀。
    日本接管塩埕時,曾在三山國王廟邊,建設塩務官舍及三十棟塩倉。局長以下有塩官及有五十名塩視員,巡視塩區及防止塩丁走私塩。並聘請學者卓江泉先生為通譯官,與塩民連絡感情,卓先生為哨船頭人,與我叔父聯豐公為結義兄弟,曾在三山國王廟設立書房,教授塩民子弟讀書多年,阿麻八歲曾到書房讀書。日人亦在哨船頭建設海關,檢查商船,收取稅金,並防止走私。建設台灣銀行,打狗支廳,當時打狗為台南廳所管。
    哨船頭約有二百戶,大部分為商人,船頭行約有二十家。日人在旗後建設水上警察派出所,及海上檢查哨,防止港內外商船走私。旗後約有三、四百戶,商人及漁民各半亦有公學校,船頭行約有三十家,酒樓二家,為打狗最熱鬧之地方。
    日人亦在苓雅寮建設警察派出所,苓雅公學校,阿麻十五歲為該校第四屆畢業生。
    苓雅寮分為頂寮、下寮,約有四百餘戶,漁業、農業各半。三塊厝即今三民區,
    三塊厝合過港子,亦有三百餘戶,大部份耕農,商人少數,有警察派出所,沒有公學校。
    前金即現在之前金區,合林投圍亦有三百餘戶,純粹為農業,前金無設警察派出所,亦無公學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