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今天—逍遙園開園八十週年

1906年開教於壽山下的南溟山寶船寺,屬於日本佛教中的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或稱西本願寺派,是高雄地區最早落腳的東洋信仰文化。而時任西本願寺第22世法主的大谷光瑞,不僅曾是具貴族身份的高僧,也是著名的探險家。

開園式中的大谷光瑞與市長宗藤大陸
逍遙園開園式中的大谷光瑞(左)與市長宗藤大陸(右)

1935年大谷受臺灣總督府之邀來臺,為了發展熱帶產業進行環島視察,隔年決定移居高雄,並擇於大港埔地區興建別邸與農園。由他自己設計的別邸於1940年3月開始興工,以莊子〈逍遙遊〉為典故命名的「逍遙園」,於同年11月1日正式開園。


1940年11月逍遙園開園式的報導

佔地廣闊的逍遙園包含本館、庭院、農園及附屬建築,坐東朝西的本館配置於基地靠近西北側之區域,昔日前方有寬敞的車道通往大門,其餘三面有水池圍繞,庭院還可見苗圃、防風林、假山等造景,充分體現閒適莊園生活的場域設計。

1945年航照圖所見逍遙園的影像
(影像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本館為戰爭期間臺灣少見之講究材料多樣性的私邸,當時還被形容成具大谷風格的近代文化住宅。以老古石材料作為地基的本館建築,構造混合磚、木及鋼骨,主屋架採用改良過的芬克式桁架,為臺灣僅見於民宅的大型鋼桁架。屋瓦與外牆皆採用當時盛行的綠色調裝飾材料。

本館高低錯落的屋頂包含切妻造與寄棟造形式,正面突出有一座通氣用的老虎窗,鋪設的屋瓦與外牆皆採用當時盛行的綠色調裝飾材料。東北側自三夜莊移建而來的木造唐破風與入母屋破風屋頂,以及正面唐破風造型雨庇,還有露臺邊緣的跳高欄,使本館帶有些許佛教建築的表情。

逍遙園開園式當天本館外觀影像

內部的格局強調機能性規劃,而呈現開放式平面,造成本館左右不對稱的外觀,卻能透過細節安排達成視覺上的協調,甚為特殊。此外,室內部分空間的天花板與牆壁以細緻的網代編織裝飾,其中座敷的舟底天井更留存有西六條藤紋泥塑,是西本願寺大谷家的象徵。


逍遙園本館內的食堂

總體而言,逍遙園本館的造型語彙及空間設計,融合和式、洋式兩種風格的特徵,為日本時代末期臺灣和洋折衷式樣建築中最具代表的案例。不過大谷實際居住的時間不長,1942年因戰事擴大的緣故離開臺灣,逍遙園由秘書及學生管理一段時間後才關閉。


逍遙園本館內的和風書齋

戰後,高雄陸軍病院由國防部陸海空軍第二總醫院(今國軍高雄總醫院)所接收,毗鄰的逍遙園本館及三棟附屬建築作為院長及醫官眷屬之宿舍使用,周邊原有的庭院、農園陸續有官兵自建數棟房舍,逐漸形成「行仁新村」的陸軍眷舍。

其中,1960年代吳郡昌院長居住於逍遙園本館期間,曾在公眾防空壕大量製造雲南白藥,並成立中國雲南藥廠有限公司高雄通訊處,是較為特殊的空間使用歷程。由於醫院遷移的變動及眷村改建的政策,行仁新村也因此計劃拆除改建。

所幸逍遙園本館在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7年開始進行修復工程,保留下大谷光瑞在亞洲碩果僅存的一棟別邸,也見證自1930年代末期起高雄的地位越加受到重視之發展脈絡。


逍遙園周遭變化甚鉅的地貌

逍遙園開園式中的大谷光瑞參議與宗藤大陸市長
歷經三年整修的逍遙園本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