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亭現今外觀 |
鄰近車站與碼頭的新濱街,由於消費人口容易聚集,出現不少旅館住宿、飲食料理的業者。其中由佐賀人江島德一經營的一二三亭,是1914年間就存在的飲食店,起初規模不大,店裡還有專門陪酒的「酌婦」。
隨著哈瑪星商業的高度發展,一二三亭也在1920年進行營業空間的擴充,將兩層樓的木造建築向東側增建,原始量體的寄棟造屋頂,連接起另一側新蓋建築的入母屋造屋頂,兩者之間還留有退縮空間,完美融合成不對稱的有趣格局。木構屋架兼容洋風與和風的樣式,當年擴建工程的上樑祈福飾物「幣串」,仍訴說著建築演變的過往。
一二三亭的屋架上仍留有1920年增建上棟儀式之「幣串」 |
空間進化後的一二三亭,有專門的「藝妓」表演,搖身成為高雄著名的料亭之一。然而在經營近三十年之際,一二三亭卻歇業了,取而代之的是「みなと(港)旅館」,沿用了本來的料亭建築,但在1942年開業不久後,隨即面臨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轟炸。
一二三亭的藝妓豆千代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
1942年みなと旅館開業的廣告 |
幸運躲過空襲破壞的みなと旅館,戰後初期一度改為聯盛被服廠,接著才轉由南部通運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專營港口貨物裝卸,曾是高雄五大運輸龍頭之一。在此時期,舊有建築的木造屋身,被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不過仍保留日本時代的屋頂形式,內部空間則以磨石子材料裝潢。
一二三亭內迷人的空間光影 |
後來因為高雄港區的產業變遷,南部通運公司走入了歷史。營業處所在的建築荒廢十年後,2008年重新有藝文空間「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進駐,讓沈寂的街區產生微妙變化,增設之「貳樓茶館」更吸引許多關心高雄文史的人士在此交流,成為日後新濱老街保存的力量。這棟高雄僅存的料亭建築,歷經不同單位的利用,看盡老高雄的繁華起落,現今再次拾起最初的名稱,以喫茶店之姿延續著空間的生命。
過去一世紀多的歲月,這個場域囊括了食(料亭)、衣(被服廠)、住(旅館)、行(通運公司)、育(藝廊)、樂(茶館、喫茶店)各種使用,可以說是高雄最精彩的老屋之一!
(本篇原文曾獲「2019年高雄小故事」第一級佳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