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全臺最早的自動交換電話

現今人手一機的年代,加以發達的網路通訊,應該很難想像最早有電話時,是需要接線生以人工方式來進行轉接,想打一通電話,實屬不易。

臺灣的電話是由日本人引入,第一條電話線路架設於1897年,專供軍隊與政府官員使用,三年後才有民用的電話線路,在基隆、臺北、臺中、斗六、臺南五地裝設電話交換機,開放市內電話業務,長途電話網路也陸續建置完成,以臺北電話交換所、臺中郵便局及臺南郵便局為三大集中局,藉由線路相連至各地。當時人工接線的接線生多由女性擔任,還特別有「交換姬」這樣的稱號。

1930年落成的高雄電話交換局廳舍

由於人工交換的電話業務常會出現問題,為了改善電話服務品質,採用自動轉接,1926年日本政府首先在東京銀座的京橋電話局,開啟自動式電話交換業務。三年後該系統引入臺灣,計劃在高雄堀江町二丁目設立新的自動電話交換室,1930年落成的高雄電話交換局廳舍,由遞信部的技手清水史設計,RC加強磚造的建物臨街退縮不設騎樓,轉角以圓弧造型處理,入口位於側邊,不另設車寄,整體簡單俐落,僅在女兒牆及轉角山頭部位有較多裝飾。在完成新的管線鋪設後,1932年2月1日,全臺最早的自動式電話交換業務在高雄開通,使用史特勞傑式自動交換機,初始開放1600個門號,主要為市內的電話服務。

當時為了推廣自動式電話,還到學校與公共建築放映活動寫真,並陳列自動交換機的模型,還有印刷物及繪葉書可以索取。爾後政府當局見高雄自動交換電話的效率甚好,兩年後遞信部才決定在臺北架設自動式電話,1937年新臺北電話交換局於落成啟用,為今日中華電信博愛服務中心,已被列入市定古蹟。

高雄電話交換局戰後轉為高雄電信局所用,為今日的五福四路與建國四路口,原建築逃過美軍轟炸,還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1990年代才被拆除,目前仍為空地。日本舊京橋電話局雖已不存,但早在1975年就設立了「自動電話交換発祥之地」的紀念碑,讓更多人了解當地文明演進的歷程,而臺灣自動交換電話業務之嚆矢,其遺址至今仍空空如也。

◆高雄電話交換局現址

◆自動電話交換発祥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