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屏東武德殿小史

「心身鍛鍊倍精神,尚武經文士氣伸。際此列強爭霸日,堪誇勇絕大和民。」

——黃亨吉,〈觀武術有感〉,1933年

1931年屏東武德殿舉行落成式的影像

昨天臺灣在東京奧運拿下第一面的獎牌,是由楊勇緯在柔道項目上奪銀,創下臺灣的柔道歷史,也逐漸掀起一股風潮。

臺灣柔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自一世紀多以前,在日本的統治下隨著警政系統引進,1900年大日本武德會設置臺北、臺中、臺南三處獨立作業的委員部為濫觴,直至現今,警察機關都還深受柔道文化之影響。

楊勇緯的老家屏東,1908年在屏東公園附近的會館(公會堂)旁就建有武德殿,在1928年因建物老舊且腐朽而有改建計畫,後來擇定於圖書館(今太平洋百貨)前興建,1930年動工,隔年正式落成,距今已有90年歷史。


2019年整修完成的屏東武德殿

屏東武德殿(演武場)隸屬於大日本武德會高雄州支部屏東分會,是由任職於高雄州土木課土木技手的小森鐵四郎設計,磚造結構的建築表現出和洋折衷風格,融合洋風的門廊柱身、雨庇托座、平衡錘窗,以及和風的唐破風屋頂,簡潔屋身則顯示1930年代的設計趨勢。


洋風的雨庇托座造型

然而,武德殿寄棟造的四坡頂,原先的設計是鋪設菱形石板瓦,在日本時代後期易為日式黑瓦,改變外觀最顯眼的洋風特徵。


日本時代後期易為黑瓦的屏東武德殿
(資料來源:高雄州市立屏東實踐商業學校畢業紀念冊)

戰後屏東武德殿被接收作為集會場所的中山堂之用,1951年改由軍人之友社進駐,曾將門廊改建,200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5年再由縣政府收回,歷經調查研究與整修工程後,2019年修復完成再利用為藝文空間。


戰後中山堂時期的影像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軍人之友社屏東縣軍人服務站時期的屏東武德殿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不過可惜的是,復原後門廊的唐破風屋頂,其破風板、鬼板、猪目懸魚新作的形式和原貌相去甚遠,且柱礎的做法也不同,根據KUN的仔細推敲,以前唐破風屋頂極有可能是採用鋼筋混凝土材料,但修復設計過程上沒有多做考究,實屬美中不足。


新舊門廊的唐破風屋頂比較

臺灣各地還保留不少精彩的武德殿建築,訴說著日本武道文化對於島上歷史的深遠影響,KUN在《薰風》Vol.16撰有〈大和精神的鍛鍊場域—臺灣的武德殿〉一文,對於武德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瞧瞧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